跟著Hornet穿越台北的前世今生-浪漫老台北與好味道(下)

跟著Hornet穿越台北的前世今生-浪漫老台北與好味道(下)

Be first to like this.

迪化街建築群博覽會般沿著街道兩旁延伸呈現,最早蓋的是一層式閩南式店舖,木板式片狀的店窗有現代鐵捲門的功能,下面往上擺平時可以陳列商品,美觀又實用。中期商人和外國人洋做生意且受明治維新的影響,西洋彷巴洛克式二至三層建築大量在中街南街出現,繁複的立面充滿曲線紋飾、日式家徽及台灣物產水果圖形裝飾,山牆和陽台造型非常華麗,展現商家雄厚的財力。較後期有現代主義建築直線條設計和磁磚貼面,搭配新藝術風格模擬植物形態的鐵花窗,細緻的洗石子和拼花磁磚及磨石子地板,做工細看似內斂卻充滿幾和之美。

靠淡水河畔的店屋面皆不寬(因地價高)但很深,約有三進可直通河邊,第一進為店舖和商品展示,後面和樓上多為倉儲工作空間和員工住宿使用。可能你現在正坐著喝咖啡品酒的小閣樓,80年前是碼頭搬運年青工人集體睡覺的通舖,後進的餐酒館曾是堆滿要運往滿洲國茶葉的地方。

戲窟群聚  大稻埕看戲

大稻埕曾是台灣劇院最密集的區域,興盛時有13間戲院同時存在,日治時期第一劇場和富商陳天來的永樂座皆有數層樓規模,座位數超過1500人次,舞台可以旋轉且有冷氣設備。最早蓋好的淡水劇院後來辜家買下來成立「新舞台」,上海的京戲團常常跨海受邀在各場館駐台表演。

光復前後有也新劇話劇表演,歌仔戲也從野台走進劇院取代京戲成爲主流,捧紅了不少歌仔戲明星。電影從默片、日片到國台語片,大稻埕裡的幾家戲院也曾是首輪播放的票房龍頭。涼州街(獅館巷)曾聚集了很多布袋戲館,平常排練和商談接冾演出皆在這裡進行。電影《戲夢人生》的主角李天祿大師的亦宛然戲班也在此地,是一條布袋戲街。現在這些劇院、戲班幾乎完全消失了!永樂座的遺址在約在永樂布市(市場)對面巷中。80年代開始慢慢的這區電影院多改為二輪片或播放色情小電影(有幾間成爲的同志喜好的聚集地)直到停業。表演藝術方面非常沒落。現在永樂市場樓上成立了大稻埕戲苑以傳統戲曲表演為主。

西寧北路上的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除了台灣布袋戲,更有亞洲及及世界各地不同偶戲豐富的收藏。週六下午常有現場演出很值得參觀。表演藝術這方面,迪化街很多店家正努力的把之前的表演傳統找回來,最近很多餐酒館也開始有現場音樂表演。

走跳品嘗大稻埕

迪化街區最好探訪的方式就是一路走走,看看小型展覽空間,探究老屋的身世,歇息喝茶吃小吃,和百年老店聊食材,聊家族歷史,和年輕人開的選物店文創店聊創業理念,是歷史再次重溫的旅程。品嘗古早食物,是回憶童年記憶的旅程。在迪化街上有三家URS(都市再生前進基地)除了消費支持,也可以進去參與活動免費看展覽,找進駐的年輕人對話,說說對大稻埕古蹟保護及青年創業,老街再生的新方向。

拜月老開Hornet,吃吃喝喝散步去

走到居民的信仰中心霞海城隍廟,拜一拜城市的守護神,喝一杯廟方提供的福圓茶(不能吹茶,否則緣分吹散了),來敬神時一定要欣賞旁邊排隊等候拜月下老人的日韓年輕弟弟,打開Hornet對照一下,有沒有人剛好在上面,月老是不會直接幫忙去找人的,但能增進信眾追求姻緣的信心。而Hornet提供目標和選擇,和月老有互補的功能。對照後如弟弟可愛又友善,現場就來做國民外交,教日本人台灣拜拜的方式,等弟弟拜完月老聊聊天,一起走走找店喝咖啡,順便介紹說明下一個景點。

這裡更古早時是稻江流域灌溉大片的農田,來到這裡,要先品嘗什麼小吃美食呢?當然是米時製品為首選。有沒有發現附近的油飯店非常多家!早上可以吃永樂市場裏的林合發油飯,南京西路巷子裡的條仔老店米苔目配油豆腐,北邊台北橋下民權西路也有好吃的蛋包油飯。永樂市場裏包子和小型的日本料理店、麵店皆可考慮。

參觀柯醫師的仁安醫院舊居時,順路到附近慈聖宮露天的廟埕吃肉粥、原汁排骨湯等等有很多選擇。北邊看完老綿成燈燈籠店、永興農具行後可以去吃安西街的賣麵炎仔或遠一些過延平北路的阿角紅燒肉。欣賞大稻埕長老教會的美麗立面後,甘州街上呷二嘴米苔目不可錯過,冬食熱夏吃冷。吃這些小食早一點過去較保險,接近中午可能要排隊才吃的到。

下午迪化街上的阿伯魷魚羹、妙口四神湯/肉包及杏仁露,民樂街喝青草茶,逛累了可以補充體力。另外大藝埕系列裡的咖啡館、餐酒吧的早午餐及輕食,還有其他古早味手路菜料理餐廳可以走入老屋的天井後進去歇息看看也是不錯的享受。晚上如果想吃夜市,寧夏夜市留給陸客團去等去排隊,跑遠一點到延三夜市吃阿美古早味的炭火煎馬頭魚,葉家雞捲或是旗魚米粉配燒肉小菜絕對值的多走這一段路。

想買小時候拜拜後常可吃到的傳統糕點或漢餅,延平北路南邊勞委會斜對面的十字軒種類很多,尤其是天公生前後。隔壁加福奇士蛋糕店的蛋糕和漢餅也可參考。延平北路中段也有一家傳統糕餅店龍月堂,鹽梅糕.芝麻糕,從日本時代就做到現在。迪化街北段的李亭香餅店的泡芙,平西漢餅傳統糕類也做的很精緻好吃。

大稻埕迪化街經歷清末日治時期的繁華,60、70年代光復後紡織業、食品業的的興盛,然後80、90年代的沒落衰敗、地主屋主趕時間拆屋只想改建大樓,新世紀後政府利用了一些獎勵措施總算搶救保留了一部份老屋,加上近幾年文創產業推廣年輕人加入迪化街做生意的行列,救回整修後的大稻埕風華猶存,還好有現在有這些百年建築留下見證,讓我們知道台北的歷史曾如此動人。

 

 

 

 

 

 

Quantcast